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食物處理及保存

寫在前頭~
以前認識我的人,大概會對我的"廚藝"留下深刻的印象~譬如說,我會把稀飯煮成白飯、或者是煎個香腸會被亂噴的油嚇得哇哇叫、會煮個完全沒味道的蛋花湯、芹菜留下葉子,莖拿去丟掉、買二副廚房用手套,只因為覺得手套薄薄的,一副只有一隻,要買二副才成一雙…..等等等。我記得我老媽也曾經想到教我"煮飯"這件事,後來,大概放棄了,因為我只會在廚房搞破壞,她自己動手做都還比較快。我還記得,大四時子謙曾跟我說,「為什麼不學煮飯?」,「這種事情遲早就會的,幹麼去學」~我依稀記得這樣回答的。

事實上,我不喜歡「跟廚房有關的事」,在這幾年產生很大的改變。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長,在外地求學的日子裡,總是會莫名浮出我老媽在我們國中時,早上五、六點起床幫我們準備便當的情景,一切都只因為她不讓我們吃隔夜菜的堅持。這麼多年後,我慢慢的了解到,為什麼我家的小孩喜歡回家吃飯,即便吃的還是那幾道菜,我們還是會吃得津津有味;即便每當加班太晚回家,只留下殘餘飯菜,我們還是可以把那些飯菜掃光光~~這不僅是因為有媽媽的味道,其實還有老媽的堅持-為了我們的健康。

我大概有遺傳到她這方面的因子,我堅持的某些信念或價值,不管多累,都會持續走下去。我現在的身份是F2煮飯婆,雖然我還是不怎麼喜歡這個角色,但,我願意在以健康為前提下,努力的扮演這個角色,而且,不管將來我主要扮演的是不是這個角色,我一樣不會讓我家人的健康失分,這是我對自己的了解,也是promise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對於煮飯婆這個行業,入行沒有很久,但我還是有一些經驗可以提出分享

我習慣在每個星期抽出一天的時間補貨及處理食物-像現在po的這篇,以及奶酪、蘿蔔糕,都是我昨天一整天搞定的。這樣一來,我在接下來的整個星期就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處理自己想做的事情,且時間也不會被分散。當然,還有最重要的,保存到食物的新鮮度及取用的便利性。

由於學校的冰箱不是挺好的,冷凍庫的温度控制沒有數字,只有利用warmer-colder來回控制温度,所以,大部份的人都會調節在中庸位置。但是,這樣下來,冰凍的食物就常常硬的像石頭,得拿出來 敲敲打打。而先前我在完全沒經驗的情況下,常常買回來的生鮮食品就直接丟進冷凍庫,造成要料理時,全部的東西都黏貼在一起,很難處理,後來,我決定先行處理,再丟進冰凍庫,於是,就變成所有的東西,都先被我用保鮮膜或 zipbag來分裝,這樣食物就不會黏貼一起,也可以依據想吃的份量先行放置冷藏庫中退冰。

至於蔬菜的部份,我發現若把蔬菜直接丟進冰箱,有時,會造成太過乾燥或是容易被裡面未蒸發的水份滲透而造成腐爛。於是,我利用一些盒子分裝,先行把蔬菜切等份,然後層層間用廚房紙巾相隔,這樣,蔬菜裡面未蒸發的水份就會被紙巾吸收,而紙巾也可適度的隔絕冰箱裡的冷空氣,使的蔬菜的鮮度一樣可以維持的很好。


尤其是蔥的部份,我常在台灣看到老媽買的蔥不管擺在那裡,一定擺脫不了很快乾化或濕化。在這邊也會有這樣的情況,如果整把放進冷藏,會太乾;裝進塑膠袋裡再放進去冷藏,造成過濕。於是,我大概採取如同蔬菜的方法,先行切等份,然後表面擦乾,用廚房紙巾適量捲起包好(蔥頭蔥白要混合包裝,以避免想用蔥白時,又要拆另一包)放進zip bag中,這樣,就可以保存三~四週,期間,廚房紙巾若濕了,也就要換新的來包裝,以維持它的乾燥,當然囉,如果妳常吃蔥,二、三天就可以解決一把,也就不用那麼麻煩啦。

這是買回來放一個星期後的蔥,新鮮度一樣夠



此外,有時會去Butcher's Block 買些肥肉回來做肉醬,利用魯汁放進白煮蛋魯,也是一道菜,我想魯肉,應該是留學生最常做的料理,只是,不要吃太久啊,最多一星期能解決完是最好的。至於買回來的肥肉,除了做魯肉,也可以拿來包包子、包水餃、做肉丸,都很不錯,可惜我的一天,做到這裡已經傍晚了,沒有力氣再用下去了。
我想,這樣處理應該足夠應付整個星期或更多吧!
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那個魯蛋跟魯肉看起來超好吃的
拍起來也好看
以後回到去美食雜誌上班吧

Rebecca 提到...

其實,我覺得商品攝影不是怎麼好拍,要拍出令人唾涎欲滴的照片,我的技術還差好遠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