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隨想


這是阿松工作時,一位學生畫的畫(註1)。這位學生沒有受過很正規的繪畫訓練,但整體畫作自然流露出被畫者的神韻,沒有絲毫的匠氣,連我這種不太懂的人,都很欣賞這種氛圍。(看到人家畫很好,就讓我想到我們家的小豬妹,曾把小丸子的爺爺,臉畫成綠色,四肢畫成藍色,當時,害我有股衝動,想帶她去看眼科)

其實,我一直覺得有關「美育」(美術及音樂....)這一領域,大概很難用後天的教育去塑造成一個天才,所以,資優教育(尤其這一領域)一直有一種批評聲:持續鞏固上層階級這種地位群體的優勢。放眼看去,要在這一領域「成長、卓越」,沒有相當的經濟資本,是很難單靠熱情去學習。
不禁想到一年前看的電影《放牛班的春天》,劇中的男孩,有幸遇到啟迪他天份的知者~有道是「知音難尋,伯樂難逢」,這庸庸碌碌的人生,大部份的人還是平凡中渡過。




註1:關於這幅畫,美國這邊的作法是,若要把學生的作品照起來,要取得原作者的同意,因此,會給予他們填一張同意單據,以徵得同意。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但我覺得如果沒有天分
能學會欣賞也是很重要的
培養氣質ㄇㄟ
我是希望晴晴可以是後者就好

Rebecca 提到...

嗯,美育可以涵養但不可能塑造
文化資本很重要,你還有很多年可以涵化晴晴^^

匿名 提到...

Dear,
套一句最近在"畫魂"電視劇中記下的台詞
~時間的流逝永遠比你想的要快
而藝術這東西的成就卻又總比你想的要慢很多~
我想音樂 畫作 天份是很必要的
個人能不能夠堅持還有後天環境的栽培
都是很重要的元素
所以 雖然我們不是天才也來不及變成天才
但是 在學琴 畫畫的當下至少我們還可自娛
或許娛人 這就是美育的精神吧! 我想

Rebecca 提到...

Dear,
我想~你或許說的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