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美味會讓人堅持下去,那取豆渣的過程,是絕對會讓人對美味再退避三尺,相信我,這是真的,尤其是做 600 g 的豆腐時。以前做小份時(300g / 400g)時,還不會覺得太繁雜,等到做更大份時,就覺得濾豆渣實在是件很惱人的事。惱人的不只是需要出力這件事而已,而是過程中需要多次的擠、壓、濾循環,手不只無力,更無勁。好在,台灣的廠商腦筋動的快,已經有過濾器生產,讓豆渣與漿快速分離,不再需要使盡出奶力,就可以濾好豆漿,進而做成豆腐。
不過,這個濾豆渣的器具也不是沒有缺點,例如,不銹鋼的濾網孔徑太大,豆渣是很細緻的東西,孔徑過大,其實作用是零,這倒是比較像是拿來濾麵條的網;再者,它的壓盤可以再做大一點,因為與器皿還有空間,以致於在壓時,有多餘的空間使濾布中的豆渣往旁邊跑,造成沒濾到,而壓盤至底部會缺落的設計,實在很不便,我幾乎每壓一次,就要再旋壓盤一次,有點無法一氣呵成的感覺。除了這些,這個東西是目前市面上找到濾豆渣最實惠的器具。
這星期剛好家人寄月餅過來,順便幫我寄來,使用一次的經驗下,還蠻推薦---至少能減少濾豆渣的時間及省力。
【參考資訊】豆漿過濾器
不過,這個濾豆渣的器具也不是沒有缺點,例如,不銹鋼的濾網孔徑太大,豆渣是很細緻的東西,孔徑過大,其實作用是零,這倒是比較像是拿來濾麵條的網;再者,它的壓盤可以再做大一點,因為與器皿還有空間,以致於在壓時,有多餘的空間使濾布中的豆渣往旁邊跑,造成沒濾到,而壓盤至底部會缺落的設計,實在很不便,我幾乎每壓一次,就要再旋壓盤一次,有點無法一氣呵成的感覺。除了這些,這個東西是目前市面上找到濾豆渣最實惠的器具。
這星期剛好家人寄月餅過來,順便幫我寄來,使用一次的經驗下,還蠻推薦---至少能減少濾豆渣的時間及省力。
豆腐過濾器。
至於幼咪咪的豆渣,就被我拿去後院當肥料了。
依現在的效率,大概花二個小時多(含煮及壓的時間),可以做一星期的量(四份多)。
鑑於現在飲食愈來愈不能讓人放心,想要自已 Handmade / D.I.Y. 時,又覺得很耗時,若能有效輔助其他工具,讓效率提升,我想,我會很樂意往 handmade 的方向走。
3 則留言:
豆腐是人們公認的保健佳品,適量地食用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,但是食豆腐並非多多益善,過量也會危害健康。製作豆腐的大豆,含有皂角苷,它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,但又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。長期過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,發生碘缺乏病。
1、過多食豆腐促使腎功能衰退
人到老年,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,若大量食用豆腐,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,加重腎臟的負擔,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,不利於身體健康。
2、過多食豆腐會導致碘缺乏
大豆中含有皂角苷,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,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。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,導致碘缺乏病。
3、過多食豆腐促使動脈硬化形成
豆製品中的蛋氨酸,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半胱氨酸。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,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,促使動脈硬化形成。
4、過多食豆腐引起消化不良
豆腐中所含蛋白質,一次食用過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,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,出現腹脹、腹瀉等不適症狀。
豆腐和什麼搭配最營養
1、加牛奶,補鈣養肺
牛奶和豆腐堪稱完美搭配,一個是植物蛋白,一個是動物蛋白,合二為一,自然效果是強強聯合。
2、加蛋黃、血豆腐,鈣補得更多
雖然豆腐含鈣非常豐富,北豆腐中的鈣比同量的牛奶還多,但在吃豆腐時,搭配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更增效用。蛋黃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D,因此鮮美滑嫩的蛋黃豆腐就是補鈣的優秀菜肴。
3、放青菜、木耳,更防病
豆腐雖然營養豐富,但膳食纖維卻比較缺乏,單獨吃豆腐可能帶來便秘的麻煩。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正好能彌補豆腐的這一缺點。另外,木耳和青菜還含有許多能提高免疫力,預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,搭配豆腐食用,抗病的作用更好。需要注意的是,菠菜、莧菜等綠葉菜中草酸的含量較高,應先焯一下再和豆腐一起烹調,以免影響豆腐中鈣的吸收。
4、配點肉,蛋白質好吸收
如果在吃豆腐的同時加入一些蛋白質品質非常高的食物,就能和豆腐起到“蛋白質互補”的作用,使豆腐的蛋白質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和利用。而這些高品質蛋白的食物,就非肉類和雞蛋莫屬了。因此,肉末燒豆腐、皮蛋拌豆腐等,都能讓豆腐的蛋白質更好吸收。
5、加海帶紫菜,能多補碘
豆腐不但能補充營養,還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食療作用。這是因為豆腐中含有一種叫皂甙的物質,能防止引起動脈硬化的氧化脂質產生。但是皂甙卻會帶來一個麻煩:引起體內碘的排泄,如果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碘缺乏。所以,吃豆腐時加點海帶、紫菜等含碘量豐富的海產品一起做菜,就兩全其美了。
汗顏中﹐做了一次﹐實在搞剛﹐沒再做第二次。
頗能理解~(笑)
張貼留言